文荣奖 | 当“横漂”成为横店发展的连城之璧
来源:横店影视节 作者:蒋昊非 日期:2023-08-18 浏览量:2243

在横店,有这样一群追光者。

多年以来,横店影视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怀有影视梦想的人们相聚横店。他们来自五湖四海,热爱演艺、乐观积极、内心强大……

适逢横店影视城演员公会成立20周年,如今“横漂”已经成为国内影视业中极为重要的新文艺群体,为推动横店影视产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横漂”演员对于剧组而言,是连城之璧

谈及群演,“横漂”演员在剧组调度方面的灵活性与号召力,一直以来,都深得业内导演及制片的夸赞。

在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纽约点映会上,福克斯新闻台表示,《满城尽带黄金甲》在中国的拍摄让人很难想象。如果在西方拍摄,将会花掉3倍的资金。由于电影的场面特别宏大,观众纷纷猜测用了2000至1万名群众演员,而张艺谋说,影片登记在册的群众演员是1000名。

“横店影视城演员公会,是我见过最有归属感和纪律性的群演组织了。”

电视剧《浣溪沙》制片人袁晓牧曾举例肯定:“记得我们执行导演当时拍《大秦帝国》还专门请演员公会协助调横店的群演到贵州拍戏。”

目前,在横店影视城演员公会注册登记的“横漂”演员已近13万人,常年在横店拍戏的有近万人,累计为4000多个剧组输送群众演员和特约演员800多万人次。

在有关横店的影视梦里,“横漂”演员的故事绝对浓墨重彩,他们大多从群众演员做起,再到替身、小特约、特约、配角……他们离镜头最近、却也最容易被忽略。在这群被称之为“横漂”的群众演员中,有无数年轻人怀揣着“演员梦”日复一日地奔波于各个剧组。

即使扮演的是围观者、无名氏、甲乙丙,这些非主要角色,却依然为影视作品的真实感和场景还原贡献着自己不可缺少的一份力量。

演员梁朝伟曾为尔冬升导演以“横漂”演员为故事主线的电影《我是路人甲》撰写了自己的影评处女作《听见流星的声音》,回顾了自己年轻时候的配角经历。

文末他说:“即使微弱如流星,也会有它的轨迹,也会在夜深人静时,借着划过夜空的那一秒钟,发出属于它自己的声音,希望被有心的人听到。”

入行10多年的青年特约演员龙馨悦,也在横店听到了梦想的回音。在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狂飙》中,她直接与高启强的扮演者张颂文有一场对手戏。去年,她还参加了东阳市首次为群众演艺人员开展的演员职称评级考核,成为首批获得初级职称评审的“横漂”演员之一。

在她看来,与多元的一线城市相比,横店具有更加鲜明的影视属性。这里是中国影视的“大圈子”,但又是最没有“圈子”的地方。

“相比其他地方,横店更讲求公平,给予每个人平等的机会,”龙馨悦说,这让逐梦横店的“横漂”没有地域之见、圈子之别,“我相信横店能让我实现影视梦,我也可以融入横店成为它的一部分。”

20年来,“横漂”演员与横店影视业融合共生。在这场逐梦的征途中,无数“横漂”与横店并行、共长,交织出了无数光影故事。

作为国内知名度最高、最具影响力的民间影视奖项,“文荣奖”见证了诸多影视剧中的“爆款”和“黑马”,也见证了一批在横店坚守并热爱这个行业的人逐渐成长。


文荣奖,为影视行业一线打一束聚光灯

横店“文荣奖”成立以来,创造性地将目光投射于群众演员这一此前未被大众关注的“新”群体,并连续多届在这一群体中评选出具有横店特色的最佳横漂演员。这既是对“横漂”演员在横店辛勤付出的纪念,也使得“文荣奖”在中国影视界中的诸多奖项中脱颖,给予无数扎根于片场一线的影视行业追梦者站在聚光灯下代表自己发言的时刻。

“不管能不能出名,只要还能演戏,就很知足。”

第六届“文荣奖”最佳特约演员张勇民,在横店生活、拍戏已有十多年,陆续参演了《罗生特大夫》《武媚娘传奇》《神机妙算刘伯温》《映山红》《拆案2》等影视剧,如今已是“横漂”圈里的名人。

横店的发展与“横漂”相互成就,“横店给了我们逐梦的舞台,我们也让横店变得越来越热闹”。张勇民在来横店拍戏之前,曾在北京影视圈里混了10多年。

获得第八届“文荣奖”最佳“横漂”奖的张海峰,13年来,默默参演了多部爆款影视剧,在《神机妙算刘伯温》《新少林寺》等剧中用心塑造了上百个角色。对于人生中拍摄的第一场戏,张海峰记忆犹新。“那是张纪中导演执导的影视作品,我饰演的是一名大臣。”在开拍后因为他表现出彩,导演现场给这个原本没有台词的角色加了台词。

其后多年,在电视剧《觉醒年代》中,张海峰有幸饰演中文翻译《共产党宣言》第一人陈望道。背后为了演好这一角色,张海峰还曾前往陈望道故居参观,并向当地村民学习“母亲”的方言称谓。

这样的资深“横漂”还有很多。“除非我拍不动戏了。只要我还能动,只要我还能拍戏,我就不打算离开横店”,在2018年的第五届“文荣奖”颁奖典礼上,演员任学海如是说。

如果将一场戏剧比作一幅画作,主角固然是故事中被欣赏、被审视的第一主体。而在此之外,群众演员及更多的幕后工作者,同样是不可缺少的阴影、高光,以及中间调。

在横店的我们,不仅在谋生,更是在“谋梦”。


越来越多人将横店视作自己的第二故乡

在横店,“横漂”的故事一直在讲述和流传着:有人终于成长为聚光灯下耀眼的明星,有人沉淀为幕后话事人、技术层面的前辈与导师,更多的人在这里生活,将横店视作自己的第二故乡。

今年39岁的程琪和张勇民同一年来到横店,跑了几年龙套后,他选择了另一条出路,成为一名现场管理员。“现场管理员,就是带着群演去拍戏片场的人。”出工时,程琪总是比所有人起得早,他要对接剧组、协调车辆,管着群演的一日三餐。他说,虽然很辛苦,但他热爱这份职业。

“有时候还要带着群演到外地拍戏,磐安、永康、仙居,甚至外省都去过。”程琪明显感受到,这些年横店的外景基地越来越多,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发挥出的辐射带动效应越来越明显。他说,有很多外景基地因为拍戏取景成了网红场所,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现在,程琪已经是横店影视城演员公会的一名在职职工,继续为更多的新“横漂”提供服务与帮助。他还打算在横店买房,有可能的话在横店开一家电影工作室。

2000年初到横店,惠祥意只是一个籍籍无名的群演,在横店四共委——横店演出放映公司做电影放映员。

20多年过去,除了酒吧生意外,他在横店进阶成了能导能演、统筹项目的影视人。“我在横店经历了影视行业的浮沉起落,但仍然放不下这里,我早就把家安在了横店。”

惠祥意说,他永远不会忘记,横漂广场上凌晨4点一束束手电的光,这是每天横漂开工的时刻。

每晚横店镇区的电影院会放映免费电影,片子来去是几部经典老片,但电影院里总是座无虚席,来自天南海北的“横漂”高谈阔论、无声落泪、梦想未来……

这恰是“横漂”的群像。

“横漂”出身的新人导演马凯,也在横店完成了他的人生进阶。从2012年跟着陈宝国老师主演的电视剧《正者无敌》剧组来到横店,直到作为新人导演拍摄第一部长片走上戛纳展映。

“在横店,我的人生拥有更多可能。”对于“横漂”这个标签,马凯表示无需否认,自己确实是在横店土生土长的,做导演的想法,包括学习的过程,全是从横店来的。

横店,注定是无数新晋演员、新人导演等影视人才,在自我追求之道路上,绕不过的必经之地。而“文荣奖”每一年通过对横店工作与学习的影视行业从业者,予以持续关注与扶持,使得更多人能够在横店收获人生中第一次来自行业认可和尊重。


从过去往未来,横店与“文荣奖”坚信并证明着,

在我们之中,藏着脱胎于泥、换骨于火的星月。


报名登录